|
瀏陽:垃圾分類“變形記” “綠色銀行”變以物換物以物換物,瀏陽永和增加臺村垃圾分類全覆蓋,垃圾減量50%。 紅網(wǎng)時刻10月24日訊(記者 吳思靜 通訊員 劉莎)“小張,你來得正好,我們家的紙盒子和塑料瓶分類裝好了,就等你來回收了。”日前,見到村里的可回收垃圾保潔員張世良上門,長沙瀏陽市永和鎮(zhèn)增加臺村村民廉秀英將前兩天就打包好的紙板、塑料瓶等物品遞給他,讓其幫忙稱重。 過磅、稱重、記錄……張世良按照廢舊物品回收指導價完成了計量計價!傲,你這里的紙是三斤,塑料瓶是一斤半,一共是3元。你是要拿現(xiàn)金,還是換生活物資?”得知對方要換物資后,張世良取了等價值的兩包食鹽交給她。 “現(xiàn)在村上的保潔員上門收垃圾的時候,就直接把這些可回收垃圾進行了稱重兌換,省得我們來回跑了!苯舆^食鹽,廉秀英笑呵呵地說。 增加臺村轄區(qū)面積廣,農(nóng)戶分布散,25平方公里的轄域內(nèi)只有368戶農(nóng)戶,可謂是“地廣人稀”,垃圾分類這項“新時尚”要如何在偏遠山村落到實處,達到全覆蓋呢? 對此,增加臺支村兩委著實費了一番心思!扒皫啄晡覀兙驮O置了一個‘綠色銀行’,村民可以將可回收廢品送到‘綠色銀行’,進行稱重積分,到時候再根據(jù)積分統(tǒng)一來村上兌換日用品!痹黾优_村黨總支書記李丁國說,由于村里農(nóng)戶居住分散,不少村民覺得來村上兌換物品既麻煩又不省事,村民的積極性總是提不上來。 為此,增加臺支村兩委組織了多次座談會,聽取村民的意見,決定根據(jù)村里的實際情況,實行上門回收垃圾和現(xiàn)場兌換物資相結(jié)合的模式,取消“綠色銀行”,村里的可回收垃圾由專門的保潔員指導回收,并為其配備了帶有貨柜的可回收垃圾車,在上門回收垃圾的同時,現(xiàn)場稱重計算,以高于市場廢品回收20%的價格進行收購或是物品兌換。 “但是我們的‘以物換物’是有要求的,村民一定要自己先分好類,分不好的話,我們保潔員就不會收!崩疃f,村里的工作人員和保潔員會向村民介紹兌換標準,還會現(xiàn)場手把手教學,幫助村民正確辨別垃圾類別。 “現(xiàn)在我們村的村民對于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準確性大幅度提高!崩疃f,一個多月過去了,現(xiàn)在村里的不可回收垃圾的總量下降了50%,“以前村民懶得分,把垃圾都一股腦地都扔在不可回收垃圾桶里,現(xiàn)在他們有動力了,不可回收垃圾桶的垃圾量也就直線下降。” 來源:紅網(wǎng) 作者:吳思靜 劉莎 編輯:吳思靜 |